★一手**赞比亚血檀★Q电话★-坦赞木业★每天发柜★现货900吨供应-在赞比亚承包300万亩林区,拥有15年自主砍伐种植权,林区拥有大量血檀。货源充足、价格公道,欢迎各新老朋友洽谈合作。
非洲血檀的热销
紫檀属木材本身就具有硬度相对低,易加工,易干燥,耐久性好,制成品稳定性高等众多优势,而且其中的花梨木类木材又具备色泽相对均匀柔和,价格相对实惠等特点,因而大受市场消费者欢迎,也驱使家具制造企业以之作为主要原材料购进。
2013年6月以来新修订的濒危**动植物种国际公约开始实行,国内红木家具使用较多的进口黄檀属酸枝木类木材和需求量并不旺盛的柿属乌木和条纹乌木类木材受到进一步的严格管制,家具厂逐步倾向于使用管制相对较松的紫檀属红木类木材,所以导致大果紫檀(缅甸花梨,老挝花梨,柬埔寨花梨)用量激增,并连带拉动其他紫檀属树种的需求量。
非洲所出产的紫檀属木材中的几种颜色较深,为紫红色或褐色,在我国国内被叫做“血檀”,被认为属于染料紫檀Pterocarpus tinctorius或变色紫檀Pterocarpus tinctorius var. chrysothrix,材质通常较轻,列入花梨木范畴,制成的家具成品花纹与紫檀木或红酸枝木相似。该种木材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和西南部,由多个变种组成,其中有的比重大近于沉水,或可列入紫檀木类,多数颜色为红色或浅黄色,仅属于花梨或亚花梨,以下简要列举一下这些树种名和产地:Pterocarpus stolzii 和P. zimmermannii见于坦桑尼亚,其中前者从坦桑北部的乌桑巴拉至南部的马拉维湖沿岸均有分布;P. tinctorius 和P. tinctorius var. macrophyllus产地安哥拉; P. albopubescens、P. cabrae、P. delevoyi、P. hockii、P. kassneri、P. odoratus、P. velutinus均见于刚果民主共和国。
血檀作为非洲出产的名贵紫檀属木材其实在国内市场已有多年的利用,但是一直**度不高,却有着较高的密度,鲜艳的色泽(比大多数紫檀属木材都要红艳),依据现行《红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00)里面的红木树种*条件,此类木材毫无疑问的属于红木,一般都为花梨木类,个别甚至可以达到紫檀木类的等级,而价格还仍然十分的低廉,当前的木材商正是看中这一点开始做重点开发和推广。
字号:紫檀属树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约30种,只有原产于印度的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被认为属于紫檀木,但是很多知识性的介绍文章和贸易货单将紫檀属的其他树种所出产的木材也叫做“紫檀”,其实它们都应当属于花梨木或亚花梨。
1地理编辑
自然地理
赞比亚因赞比西河而得名,别称为铜矿之国。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较高点。赞比西河流经西部和南部,河上有着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
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这是非洲*四大河,长2660千米,流经西部和南部。着名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就位于这条河上,它也是世界七
大自然奇观之一,是赞比亚的着名旅游胜地。卢安瓜河发源于赞比亚东北部山区,由东北向西南部穿过东方省全境,在赞比亚、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三国交界的边陲小镇——卢安瓜与赞比西河汇合后流入莫桑比克的卡堡拉巴萨湖。
赞比亚属热带性气候,因位于海拔1,000-1,300米的台地,湿度低,比起其他热带非洲国家气温较为凉爽。当地有下列3个季节:干冷季:5-8月,15.6-26.7℃。干热季:9-11月,26.7-32.2℃。湿热季:12-4月,26.7-32.2℃,为雨季。全国年平均雨量为1,270毫米,首都卢萨卡为760毫米左右。全年可穿着夏季服装渡过,但在干冷季时日夜温差大,须穿着毛衣。
政区
全国分为10个省,79个区。
省和县名
|
C2000.10.20
|
面积(km2)
|
**和城市
|
UC2000
|
*Central
|
1,006,766
|
94,395
|
卡布韦Kabwe
|
176,758
|
奇邦博Chibombo
|
242,380
|
|
|
|
卡布韦Kabwe
|
178,341
|
|
卡布韦Kabwe
|
176,758
|
卡皮里姆波希Kapiri Mposhi
|
191,604
|
|
|
|
姆库希Mkushi
|
109,546
|
|
|
|
蒙布瓦Mumbwa
|
154,165
|
|
|
|
塞伦杰Serenje
|
130,730
|
|
|
|
铜带Copperbelt
|
1,657,646
|
31,328
|
恩多拉Ndola
|
374,757
|
奇利拉隆布韦Chililalombwe
|
84,866
|
|
|
|
钦戈拉Chingola
|
177,445
|
|
钦戈拉Chingola
|
147,400
|
卡卢卢希Kalulushi
|
72,765
|
|
|
|
基特韦Kitwe
|
388,646
|
|
基特韦Kitwe
|
363,700
|
卢安夏Luanshya
|
155,979
|
|
卢安夏Luanshya
|
115,600
|
卢富万亚马Lufwanyama
|
65,804
|
|
|
|
马塞塔Masaita
|
97,712
|
|
|
|
姆彭戈韦Mpongwe
|
152,664
|
|
|
|
穆富利拉Mufulira
|
67,972
|
|
穆富利拉Mufulira
|
122,300
|
恩多拉Ndola
|
393,793
|
|
恩多拉Ndola
|
374,757
|
东部Eastern
|
1,300,973
|
69,106
|
奇帕塔Chipata
|
73,100
|
恰迪扎Chadiza
|
82,400
|
|
|
|
恰巴Chama
|
75,685
|
|
|
|
奇帕塔Chipata
|
362,132
|
|
|
|
卡泰特Katete
|
182,498
|
|
|
|
隆达济Lundazi
|
236,732
|
|
|
|
曼布韦Mambwe
|
51,944
|
|
|
|
恩因巴Nyimba
|
67,049
|
|
|
|
佩陶克Petauke
|
242,533
|
|
|
|
卢阿普拉Luapula
|
784,613
|
50,567
|
曼萨Mansa
|
|
奇恩吉Chiengi
|
82,887
|
|
|
|
卡万布瓦Kawambwa
|
103,760
|
|
|
|
曼萨Mansa
|
182,506
|
|
|
|
米伦戈Milenge
|
27,265
|
|
|
|
姆温塞Mwense
|
107,668
|
|
|
|
恩切伦戈Nchelenge
|
113,664
|
|
|
|
萨姆菲亚Samfya
|
166,863
|
|
|
|
卢萨卡Lusaka
|
1,432,401
|
21,896
|
卢萨卡Lusaka
|
1,084,703
|
琼戈韦Chongwe
|
144,736
|
|
|
|
卡富埃Kafue
|
162,262
|
|
|
|
卢安戈瓦Luangwa
|
21,990
|
|
|
|
卢萨卡Lusaka
|
1,103,413
|
|
|
|
北部Northern
|
1,407,088
|
147,826
|
卡萨马Kasama
|
74,200
|
奇卢比Chilubi
|
59,473
|
|
|
|
钦萨利Chinsali
|
129,406
|
|
|
|
伊索卡Isoka
|
100,990
|
|
|
|
卡普塔Kaputa
|
86,608
|
|
|
|
卡萨马Kasama
|
179,936
|
|
|
|
卢温古Luwingu
|
83,369
|
|
|
|
姆巴拉Mbala
|
161,533
|
|
|
|
姆皮卡Mpika
|
145,315
|
|
|
|
姆波洛科索Mporokoso
|
98,376
|
|
|
|
姆普隆古Mpulungu
|
66,332
|
|
|
|
芒戈韦Mungwi
|
142,202
|
|
|
|
纳孔德Nakonde
|
153,548
|
|
|
|
西北North-Western
|
610,975
|
125,827
|
索卢韦齐Solwezi
|
|
恰乌马Chavuma
|
33,046
|
|
|
|
卡邦波Kabompo
|
75,663
|
|
|
|
卡森帕Kasempa
|
55,894
|
|
|
|
姆富姆布韦Mufumbwe (Chizera)
|
43,862
|
|
|
|
姆维尼伦加Mwinilunga
|
131,515
|
|
|
|
索尔韦齐Solwezi
|
204,301
|
|
|
|
赞比西Zambezi
|
66,694
|
|
|
|
南部Southern
|
1,302,660
|
85,283
|
利文斯敦Livingstone
|
97,500
|
乔马Choma
|
203,305
|
|
|
|
格温贝Gwembe
|
33,391
|
|
|
|
伊泰济泰济Itezhi-tezhi
|
46,357
|
|
|
|
卡洛莫Kalomo
|
167,446
|
|
|
|
卡宗古拉Kazungula
|
66,140
|
|
|
|
利文斯敦Livingstone
|
158,149
|
|
|
|
马扎布卡Mazabuka
|
240,116
|
|
|
|
蒙泽Monze
|
165,741
|
|
|
|
纳姆瓦拉Namwala
|
82,708
|
|
|
|
希亚丰加Siavonga
|
58,932
|
|
|
|
希纳宗格韦Sinazongwe
|
80,375
|
|
|
|
西部Western
|
782,509
|
126,386
|
芒古Mongu
|
44,300
|
卡拉博Kalabo
|
120,861
|
|
|
|
考马Kaoma
|
160,950
|
|
|
|
卢库卢Lukulu
|
62,438
|
|
|
|
芒古Mongu
|
166,609
|
|
|
|
塞南加Senanga
|
110,634
|
|
|
|
塞谢凯Sesheke
|
78,664
|
|
|
|
尚贡博Shang'ombo
|
82,353
|
|
|
|
赞比亚Zambia
|
10,285,631
|
752,616
|
卢萨卡Lusaka
|
|
主要城市
恩多拉(Ndola),赞比亚*二大城市,铜带省省会,人口约60万,是赞比亚工业中心。卡布韦(Kabwe),*省省会,人口约50万。基特韦(Kitwe),位于铜带省,主要铜矿所在地,人口约40万。利文斯敦(Livingstone),南方省省会,主要旅游城市,人口约10万。
首都
卢萨卡(Lusaka),赞比亚首都和较大城市,人口310万。位于国土中南部高原上,平均海拔1280米。由于赞比亚系一盛产铜矿的内陆国,卢萨卡有铁路通往邻国坦桑尼亚以运铜出口,而有“铜都”之誉。始建于1905年,随铁路的铺设而兴起。1955年起曾为北罗得西亚殖民地**。1964年赞比亚独立后,定为首都。全国工商业中心,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因盛产铜矿,有“铜都”之称。周围是全国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和大型牧场。有纺织、水泥、金属工具、橡胶、化工、食品等工业部门。市区西南20多千米处,有卡富埃大型水电站,发电能力60万千瓦。全国交通枢纽,位于通向坦桑尼亚的大北公路和通向马拉维的大东公路的交会点。
铁路南经马兰巴通津巴布韦,北通铜矿带,并经卡皮里姆波希接通坦赞铁路。城郊建有现代化国际机场。城市功能地域分异明显。纵贯南北的开罗路为主要商业大街,银行、商店、旅馆、办公大楼云集。**和居住区位于城东。工厂多集中在铁路、公路沿线。沿
大东公路两侧,有着名的齐夸夸露天剧场、赞比亚大学、穆隆古什大厦、国民议会大厦等。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多热带花草,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着名公园有罗德斯公园和奥林皮亚公园。市内有很多铜制品 建筑,城市的议会大厦外墙用铜皮包成;独立广场*有铜铸的*三次不结盟国家**会议纪念碑;市区西面的自由广场上有铜铸的大型雕刻;国际机场候机室内陈放有重达16吨的铜矿石。附近的蒙达万加植物园,是游览胜地。
卢萨卡与罗马、巴黎、伦敦、纽约、孟买等欧洲及其他非洲城市有班机往返,机场有Lusaka Int’l Airport及Livingstone可供出行选择,公路则通坦桑尼亚、马拉维、津巴布韦、布基纳法索。使用国外或国际驾照必须在六个月后改换为赞比亚的驾照。
2简介编辑
国名全称
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
赞比亚*启用于1964年10月24日,1996年稍作修改,将*底部的绿
色深度改浅。*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 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
**
赞比亚**启用于1964年10月24日,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
波纹构成,象征着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制服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国家格言“ One Zambia, One Nation”( 同一个赞比亚,同一个国家)。
**
《
独立高歌赞比亚,自豪又自由》(《Stand and Sing of Zambia, Proud and Free》)是赞比亚**,曲调取自南非黑人牧师伊诺奇·颂通加创作于1897年的基督教圣歌《上帝保佑非洲》,歌词作于赞比亚独立前夕,**了赞比亚色彩,以区别于颂通加原词中体现非洲整体的特点。《上帝保佑非洲》曲调同时也是南非**的**段。
[1]
国花
三角梅,别名:九重葛、三叶梅、毛宝巾、簕杜鹃、三角花、叶子花、
叶子梅、纸花、南美紫茉莉等。为常绿攀援状灌木。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在3℃以上才可安全越冬,15℃以上方可开花。喜充足光照。
国鸟
**
人口
1383万(2012年),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民族,奔巴族为较大部族,约占全国人口的33.6%,其他较大民族还有娘家族、通加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以基督教为国教,30%的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及当地原始宗教。
[2]
货币
赞比亚新克瓦查(Zambian Kwacha KW)简称ZMW。自2013年1月1日起,赞比亚实行货币改革,由旧克瓦查(ZMK)改为新克瓦查(ZMW),1ZMW=1000ZMK,旧克瓦查将于2014年6月30日停止使用。1USD约等于5.4ZMW,1ZMW约等于1.14CNY。
3历史编辑
两千年以前,赞比亚本地居民就不断被外来居民吸收融合。15世纪来,说班图语的居民开始进入赞比亚,16世纪前后,班图语系一些部族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17到19世纪达到高峰。16世纪到19世纪,境内先后建立过隆达王国、卡洛洛王国和巴罗兹王国。18世纪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
19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和传教士开始渗入此地。1888年英国殖民者罗德从当地酋长取得了开矿权。同年英国当局建立了南北罗德西亚(分别是现在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1911年,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由“英国南非公
司”管辖。1924年北罗德西亚成为由英国殖民官员统治的保护地,派驻总督进行直接统治。1953年9月3日,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现名马拉维),强行合并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中非联邦)”。1962年的联邦选举中,非洲人赢得了大多数立法**的席位。立法**通过决议,呼吁北罗德西亚脱离联邦,并要求更广泛的自治民主权和公民权。由于3国人民的反对,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行内部自治,由联合民族独立党组成“内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北罗德西亚改称为赞比亚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独立初期,赞比亚处境较为艰难。当时三个邻国-南罗德西亚,以及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和安哥拉-都处于白人统治下。由于赞比亚支持南部非洲各国的黑人政治团体,赞比亚同罗德西亚的关系很紧张。较终导致了两国边界的关闭。但*人民共和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缓解了由此带来的运输问题。赞比西河上的卡日巴水电站也提供了足够的能源。卡翁达任*。1973年8月通过新宪法,宣布赞进入*二共和国。
2001年12月,多民运**姆瓦纳瓦萨当选*,2006年10月连任。200
8年8月,姆瓦纳瓦萨*因病不治在巴黎病逝。10月30日,赞举行*补选,多民运候选人、代*班达当选*。2011年9月20日,赞比亚举行*、议会和地方**“三合一”大选。9月23日,赞选举**宣布,爱国阵线**萨塔(获115万张选票,得票率43%)击败多党民主运动**班达(获96万张选票,得票率36%),当选赞新一届*,萨塔于当日下午宣誓就职。
4政治编辑
政体
实行*内阁制。*为国家**、****兼武装*总司令,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萨塔*就任后,以打击腐败、创造就业、消减贫困为施政重点,努力兑现竞选承诺,政局总体保持稳定。
宪法
1964年制定**部宪法,1973年制定*二部宪法。1990年议会修改宪法,恢复多党制。现行宪法于1991年8月颁布。宪法规定:*为国家**、****及*总司令,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实行*内阁制,增设副*,内阁部长由*从议员中任命;实行立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允许反对党存在等。1996年6月,议会再次修改宪法,增加“*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酋长不能从政”等条款。2003年,围绕*选举程序改革,新一轮宪改进程启动。2007年12月,全国修宪会议召开。2010年8月,全国修宪会议向**提交新宪法草案议案。2011年4月,赞宪法修正案未获通过。萨塔*就任后,宣布将在90天内通过新宪法。
议会
国民议会是国家较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设158个席位,任期5年。其中150个席位由直选产生,*可另指派8位任命议员。本届议会于2011年9月选举产生,是独立后的*十一届国民议会。目前各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分布为:爱国阵线78席、多民运45席、国家发展联合党29席、民主发展同盟1席、民主与发展论坛1席、独立人士3席。现任议长帕特里克·马蒂比尼(Patrick Matibini),来自爱国阵线。
**
本届内阁于2011年9月组成,由*、副*和17名部长组成。目前主要成员如下:*迈克尔·奇卢菲亚·萨塔(Michael Chilufya Sata),副*盖伊·斯科特(Guy L Scott),*部长杰弗里·姆万巴(Geoffrey B. Mwamba),**部长温特·卡宾巴(Wynter Kabinba),财政部长亚历山大·契克万达(Alexander B. Chikwanda),内政部长埃德加·伦古( Edgar C. Lungu),卫生部长约瑟夫·卡松德(Joseph Kasonde),外交部长埃夫龙·伦古(Effron Lungu),,商业、贸易与工业部长伊曼纽尔·琴达(Emmanuel T. Chenda),青体部长奇辛巴·坎布维利(Chishimba Kambwili),矿业、能源及水利发展部长亚姆富瓦·穆坎加(Yamfwa Mukanga),信息、广播部长肯尼迪·萨凯尼(Kennedy Sakeni),劳工和社会**部长法克逊·沙门达(Fackson Shamenda),教育、科学、职业培训及早期教育部长约翰·菲里(John Phiri),土地、自然资源和环保部长威尔伯·西穆萨(Wylbur Simuusa),地方**及住房部长埃默琳·卡班希(Emerine Kabanshi),社区发展与妇幼健康部长约瑟夫·卡泰马(Joseph Katema),酋长与传统事务部长恩坎杜·卢奥(Nkandu Luo),性别和妇女发展部长伊农格·维纳(Inonge Wina),交通、工程、供应与通信部长克里斯托弗·亚卢马(Christopher Yaluma),旅游和艺术部长西尔维娅·马赛博(Sylvia Masebo)。
**
由较高法院、高等法院、劳资关系法院、初级法院和地方法庭组成。**大法官欧内思特·萨卡拉(Ern est Sakala),总检察长阿比尤迪·雄加(Abyudi Shonga)。
政党
赞目前有29个合法政党,其中主要有:
(1)爱国阵线(The Patriotic Front, PF):执政党。2001年成立。其纲领是政治上主张分权而治,**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由和社会公平、正义,减少**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反对腐败和滥用公共资源;经济上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实行低税率和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主张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和基础设施,积极创造就业,提高民众收入。**迈克尔·奇卢菲亚·萨塔(Michael Chilufya Sata)。
(2)多党民主运动(The Movement for Multi-Party Democracy,MMD):较大在野党,1990年12月成立,简称多民运。政治纲领是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私有化;保护人民参与政治、经济活动的权利;提倡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党政分开,确保酋长的职能与传统统治。**内弗斯·蒙巴(Nevers Mumba )。
(3)国家发展联合党(United Party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UPND): 1998年12月成立,简称国发党。成立以来发展较快,在南方省和西方省影响较大。**哈凯恩德·希奇莱马(Hakainde Hichilema)。
*迈克尔·奇卢菲亚·萨塔
迈克尔·奇卢菲亚·萨塔,1937年7月6日生。曾留学前苏联和英国。1960年至1991年联合民族独立党执政时期,曾任该党地区司库、国会议员、卢萨卡地区专员和内阁部长。1991年至2001年多党民主运动执政时期,曾先后任地方**与住房部长、劳动与社会**部长、卫生部长和不管部长。2001年退出多党民主运动,组建爱国阵线。2001年、2006年和2008年竞选*均失利,2011年9月当选*。
副*盖伊·斯科特
副*盖伊·斯科特(Guy L Scott)。1944年6月1日生。获英国剑桥大学和苏赛克思大学经济学学位和认知科学专业学位。1990年加入多党民主运动。1991年当选北方省议员,任农业、粮食和渔业部部长。2001年加入爱国阵线,后担任该党总书记。2011年6月,当选爱国阵线副**。2011年9月,当选卢萨卡省议员,任副*。2011年12月,率爱国阵线代表团访华。
5军事编辑
赞比亚实行志愿兵役制。正规军2.16**,其中陆军2**、空军1600人,另有国民服务队(准军事*)8000人、普通警察1.3**、秘密警察1.2**。武器装备主要来自前苏联、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
年军费约1.39亿多美元,事实上1.391多亿美元。
6经济编辑
体制
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矿业和服务业,其中矿业占重要地位。独立后至2
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较快,此后由于国际矿业市场价格下跌,**国有化政策失误等原因,经济陷入困境。多民运执政以来,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和多元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达到重债穷国完成点,获巨额债务减免,外债由2005年底的55亿美元降至2006年底的6.35亿美元。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矿业遭受较大冲击,经济下滑。2009年经济明显复苏。2010年矿业公司复产、增产势头良好,玉米获得历史性丰收。2011年,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世界银行将赞列入低水平中等收入国家。
采矿业
采矿业较发达,是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
矿的开采和冶炼。独立后赞矿产业曾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铜产量逐年下降。1970年前,赞铜矿一直属于私有。1970年赞**进行铜矿国有化改革,将赞铜矿重组为罗安(ROAN)联合铜矿公司和恩昌加(NCHANGA)联合铜矿有限公司。1982年两大公司又被合并为赞比亚联合铜矿公司(ZCCM),成为当时世界*二大铜矿公司。奇卢巴**自1991年起大力推行铜矿私有化。2001年国有大型铜矿私有化全部完成,赞铜产量回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矿业仅增长2.4%。2009年,随着国际市场铜价回升,矿业增长势头强劲,卢姆瓦那、卢安夏等大型铜矿先后投产或复产。2010年全年铜产量增长17.4%,达82万吨。
制造业
制造业较落后。独立前,工业制成品基本依赖进口。独立后,**积极致力于发展国有制造业。多民运执政后,对制造业实行私有化。1998年以后,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食品、饮料、**、纺织和皮革等行业产值约占整个制造业的75%。
能源
主要来自于水利、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基本能自给。赞水利资源丰富,蕴含发电量6000兆瓦,2005年装机容量为1692兆瓦。原为电力出口国。因对主要发电站进行整修,发电量大幅下降,2005年11月开始自南非和刚果(金)进口电力。赞主要从中东、安哥拉进口石油。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船运至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再通过坦赞输油管道送至恩多拉市的炼油厂。
农业
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全国约三分之二人口从事农业。目前开发的可耕地面积为620万公顷,只占全部可耕地的14%。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2010年,农业获得历史性丰收,全年玉米产量278万吨,同比增长40%。
旅游业
旅游业有世界着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动物园,其中卡富埃
国家公园占地面积较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对旅游业的发展保持了相当的重视,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启动了对卡富埃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如旅游发展信贷措施(TDCF)等,私营部门对旅游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2004年旅游部门也因此获得了5.5%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旅游人数一直在增加。赞比亚本国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国内旅游业的繁荣,但同时也说明赞比亚旅游业的潜力还有待充分挖掘,因为大多数国家公园的相关基础设施还很薄弱,许多游览了维多利亚瀑布的国际游客不去附近的莫西奥图尼亚国家公园,而宁愿选择去周边国家的一些**动物园。2010年到赞比亚旅游人数达到68**次,增长了20%。2013年8月,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将联合举办*20届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主要名胜有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卡里巴湖、卡富埃国家公园、赞比西河等。
交通运输
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
公路:总长3.73万公里,其中柏油路7000公里左右。公路运输量约占赞国内货运总量的83.4%。
铁路:总长2100公里,由坦赞铁路(赞境内为886公里)和其他一些线路组成。赞国内货运15.3%左右依靠铁路。除坦桑尼亚外,赞还与津巴布韦和刚果(金)有铁路相连。2003年,铁路运输量为149.4万吨,其中坦赞铁路运输量为53.1万吨。
空运:全国有四个国际机场,即卢萨卡、恩多拉、利文斯敦和姆富韦国际机场,五个二级机场和五个简易机场,共有11家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客货运业务。
财政金融
赞**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举借债,财政预算较多依赖国际援助。近年来国际援助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由2003年的42.7%降至2009年的18.1%。2011年财政预算总支出20.54万亿克瓦查,财政预算总收入15.77万亿克瓦查。2012年财政预算总支出为27.70万亿克瓦查。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铜、钴、锌、木材、**、食糖、咖啡等,其中铜出口是赞主要的外汇来源。主要进口机械设备、石油、化工产品、医药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国为瑞士、中国、南非、刚果(金)和埃及等,主要进口国为南非、刚果(金)、中国、印度等。2011年出口额为92.00亿美元,进口额为63.59亿美元。2012年出口额为84.34亿美元,进口额为72.81亿美元。
外国援助
1996年西方捐助国因政治原因冻结对赞援助,至1997年才部分恢复。2005年4月,赞达到重债穷国计划完成点,获得巨额债务减免。2008年接受外国援助2.09万亿克瓦查。2009年,因赞卫生部被曝光贪腐案件,荷兰等部分西方捐助国一度暂停向赞提供援助。
邮票业
赞比亚还有一项较大的收入来源---就是邮票的发行。赞比亚在独立前是英国殖民地,按照英国殖民地邮票发行的形式来发行邮票,主要是一些赞比亚境内风光+男皇、女皇头的邮票,独立后开始自己发行邮票,前期的发行频率较低,到后来每年发行几百种以上的邮票,一般都是热门邮票,如运动项目、动物、植物等,还有不少中国题材的邮票,这些邮票都是纯商业票,设计与印刷都是交给国外的公司来做,然后大量的运到中国等集邮大国进行倾销。在**大量发行商业票的同时,其国内和国外也有一些邮商对其前期的邮票进行炒作,所以赞比亚的早期票在英国殖民地邮票中属于比较贵的。由于国内的经济一般,邮票能换回大量外汇,并且基本没有什么成本,这也成为赞比亚这类国家的一条生财之道。
餐饮业
特点
(一)规模不大。赞比亚是世界较不发达国家之一,人口仅1100万,且贫富分化,80%以上的人口缺乏消费能力。据赞比亚《2002/2003年度生存状况监测调查(LCMS)》,62%的赞比亚家庭不能保证一日三餐,其中51%的人是一天两餐,11%的人只能一天一餐。
(二)餐饮业消费基本集中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赞比亚总人口的约46%
居住在城市,农村地区虽然广大,但人口**,经济落后,一般没有餐饮业等服务设施。据统计,赞比亚中档以上的专门性餐馆不到100家。其中首都卢萨卡为55家,旅游城市利文斯顿仅7家,经济重镇基特韦5家,恩多拉4家。许多专门性的餐馆周末都不营业。另外宾馆和旅店一般都提供餐饮服务。
(三)赞比亚人饮食消费习惯简单。赞比亚传统饮食以白玉米为主,加水熬成糊状,称为“恩希玛”又称希玛。许多中下层家庭终日只吃“恩希玛”,富裕的家庭则辅以简单的蔬菜汁、烹小鱼、炸鸡腿等。但赞比亚人一般重家庭聚会,聚会形式简单,不铺张浪费;不崇尚外出消费,不习惯大吃大喝。年轻人喜欢上酒吧,且将之作为重要的社交、娱乐场所。正因为如此,赞比亚餐馆普遍规模较小,很少有**过10张餐桌的,其顾客也以本地富人和外国人为主,定价较高,利润也比较丰厚。
(四)从结构上,大量的小吃摊和简单的快餐店是赞比亚餐饮业的基础,连锁快餐发展*,西餐是高档餐饮业的主流,中餐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以首都卢萨卡为例,由于多数赞比亚**部门、公司、学校都没有餐厅,许多公职人员和公司职员均不吃午餐或者从快餐店购买简单快餐,连锁快餐因此发展较快。赞比亚有“Zamchicken”、“Steers”和“Debonairs”等品牌连锁快餐,提供包括比萨饼、汉堡包等在内的快餐食品。但在中国遍地开花的“肯德基”在赞比亚今年(2011年)年初才开张**个门店且销售的食品品种较少,而“麦当劳”仍未进入赞比亚市场。其传统的高档餐饮仍是西餐,也为赞比亚多数人接受。中餐馆较多,仅卢萨卡就有10家,因其丰富多彩的花色品种而享有较高声誉。
政策
赞比亚餐饮业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较宽松。**对投资领域没有限制,投资者可进入任何经济领域进行投资。其金融环境比较宽松,无外汇管制,无进出口配额。**监管很少,申请餐饮业执照如同其他行业,手续简单,没有专门程序,但对于酒类销售需申请专门执照,并登报声明。税收政策如同制造业,一般征收35%的所得税和16%的增值税。**没有关于餐饮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法令,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检疫机构,很少对餐馆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进行检查。赞比亚法制较健全,但仍存在较普遍的腐败现象,对于外国经营者有时有刁难、勒索,但程度不严重,不构成对经营的主要障碍。
但随着赞比亚国内贫富继续分化,民族情绪抬头,赞比亚投资政策有紧缩的趋势。2006年12月,赞比亚**宣布将外资的较低投资额由5万美元提高到50万美元。此数额**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外资设定的准入门槛。对于餐饮业等中小外商投资者十分不利,想要获得投资许可证有一定困难。
如同其他行业,工作许可问题是在赞比亚经营餐饮业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许可难以获得批准,一些行业或工种已经限制外籍人员进入,对允许进入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限制性措施越来越多,如厨师不被获准至前台收款;二是费用较高,一次费用即要200万克瓦查(约400美元);三是即使获批准,期限也不长,均不**过2年,有的只有半年到三个月;四是程序繁琐复杂,而且有自相矛盾之处;五是审批周期太长,有的甚至一年都没有答复。不单是工作许可,甚至连在赞比亚工作的外籍人员的家属要获得居留许可,也很困难。
此外,赞比亚劳工政策严格。在赞比亚的法律和实践中,均不存在种族、部落、出生地、政治信仰、肤色、教义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歧视。妇女在就业方面与男性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包括上夜班。按照当地法律规定,公司要为员工上保险,主要的有固定费率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和人身伤害保险。社会统筹养老保险费率为基本工资的5%,人身伤害险则由不同的保险公司提供。企业要向本企业员工支付卫生医疗费用。根据规定,企业必须向可出具医生病假证明的员工支付全额病假工资,支付期限为三个月,从*四个月起支付另外三个月的半额工资。产妇在本单位工作期满两年后可获三个月产假及全额假期工资。雇主必须向雇员提供住房,或者支付住房补贴。赞比亚劳资协议中一般规定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周工作40小时,工厂工人每周工作45小时。除零售部门外,其他公司周末一般不营业。雇员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去世时,雇主应给以雇员七天假日。同时还规定在雇员、雇员之配偶、婚生子女去世时,雇主应给雇员一定的补助。为迎合国内的呼声,赞比亚**的劳工政策趋严,2010年10月,赞比亚**规定将企业较低工资标准大幅度提高到50万克瓦查(约100美元)。赞比亚国内正讨论临时工问题,且有可能废除临时工制度。这对外资餐饮业等服务业的经营有一定的消较影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赞比亚的中国企业近两年承受了较多劳资问题的诟病和指责,值得引起高度注意。
数量
在赞比亚华人开设的中餐馆共有10余家,包括卢萨卡10家、利文斯顿1家、恩多拉3家,主要是四川和江西菜,也有1家粤菜,有的餐厅也经营火锅,经营者多为我江西、四川两省国际公司职工跳槽后开办,同时还有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侨胞。他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大大丰富了赞比亚餐饮业市场,其经营的餐馆在赞比亚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弘扬了中国文化,为在赞华人提供了便利,也普遍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有些餐馆已开始涉足其他行业,进行多种经营。一些来自印度等地的餐馆也打出“中餐”的招牌。
不过和国内水平相比,赞比亚中餐馆规模都比较小,即使和赞比亚当地较好的西餐厅比较,也显得环境一般,档次不很高。
人民生活
根据联合国《2007年人类发展报告》,赞比亚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居世界*165位,人均预期寿命为40.5岁,婴儿死亡率为10.2%。贫困率较高,63.8%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46%的人口营养不良。是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15至49岁人口中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为17%。赞比亚每年有近5**死于疟疾,其中多数为儿童,该病成为赞比亚的****。赞医生流失现象严重,目前全国只有医生700名,比实际需要的2320名相差甚远。
7外交编辑
国策
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
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建立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注重经济外交,把争取外援、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的重点。重视发展与西方的经济合作,争取援助和投资,同时也注意保持独立性。英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赞主要援助、投资伙伴。与非洲国家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积极致力于南部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支持非洲联盟建设。重视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大国的关系。截至2011年,赞与10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
中国与赞比亚于1964年10月29日建交,赞是南部非洲**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传统友谊深厚,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卡翁达*执政时期(1964-1991年),中国积极支持赞**巩固政治独立、反对西方殖民主义控制的斗争,援助赞建设的坦赞铁路成为中赞乃至中非友好的丰碑。中赞关系也随之发展和密切。卡翁达*任期内曾4次访华,他称中国为“可信赖的全天候朋友”。
多党民主运动于1991年执政后,中赞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双方在新形势下加大经济合作力度,取得了显着成果,政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
2011年9月,爱国阵线上台执政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继续稳步发展,双方高层保持密切交往,各领域友好往来稳步推进。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1967年以来,中国承担了坦赞铁路、公路、玉米面厂、纺织厂、打井供水等共70余个项目。坦赞铁路是中国较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赞是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项举措中受益较多的国家之一,恩多拉体育场、医院、农村学校、农技示范中心、疟疾防治中心等有关项目落实顺利。在中非合作论坛援非八项新举措项下,我拟为赞援建中学、小学、小水电站、太阳能、打井等项目。2001年,中方免除赞方债务3.3亿元人民币,占到期债务的30%。2007年2月,中方再次免除赞方8600万元人民币债务。
1986年,两国成立经贸混委会。1996年,两国签署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2010年,两国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目前,在赞中资企业**过300家,累计投资额**过20亿美元,涉及矿业、农业、电信、建筑等多个领域。2007年2月揭牌成立了中国在非洲的**个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该合作区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主园区以谦比希铜矿工业园区为基础,目前已有谦比希铜矿、湿法炼铜厂、中赞友谊医院等13家企业,实际完成投资7亿多美元。2009年1月,合作区卢萨卡分区揭牌。2009年6月,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国际竞标购得停产的赞比亚卢安夏铜矿80%的股权。12月,卢安夏铜矿复产。
2005年1月1日起,中方对赞部分出口中国产品给予免关税待遇。2007年7月1日起,中方将赞方享受零关税待遇范围输华商品的税目增至466个。2010年5月,中赞签署了中方向赞方提供60%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的换文。2011年两国贸易额为3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我出口6.17亿美元,进口27.78亿美元。2012年两国贸易额为33.78亿美元.中国主要从赞进口铜,向赞出口机电、钢铁制品。
文教、卫生等方面的交流
两国签有文化合作协定。2010年2月,赞与我签署《中国和赞比亚**文化合作协定2010-2012年执行计划》。10月,赞比亚国家舞蹈团一行赴上海世博会参加演出。2012年处,北京艺术团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赞举行“欢乐春节”演出。2004年,赞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1995年11月,四川省泸州市与赞卡布韦市结为友好城市。2005年1月,哈尔滨市与赞恩多拉市结为友好城市。1978年以来中国共向赞派出医疗队员15批403人次,接收赞奖学金生479名,为赞培训各类人员1015人次。
同美国的关系
赞美关系良好。赞是美《非洲增长与机会法》及“*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受益国。2008年,美向赞提供2.69亿美元艾滋病专项资金援助,并宣布在今后5年内继续提供8.64亿美元用于支持赞艾滋病防治事业。2008年,美非洲司令部副司令耶茨、助理国务卿弗雷泽、教育部长斯佩林斯先后访赞。2011年,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出席在赞举行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部长级论坛并访赞。12月,美前*乔治·W·布什访赞。2012年7月,美前*乔治·W·布什再次访赞。
同英国的关系
赞曾是英国殖民地,独立后与英国保持着传统关系。英是赞主要援助、投资国和贸易伙伴之一。2007年,英、赞签订为期10年、英每年向赞提供4千万美元资金援助的协议,用于减贫、直接预算支持、选举及卫生等项目。2012年6月,萨塔*赴英出席英国**登基60周年庆典活动。
同邻国的关系
赞努力与周边邻国及其他非洲国家保持良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政治、安全和经济合作。2008年津巴布韦发生选举争议,姆瓦纳瓦萨*作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积极进行调停。2010年,班达*先后出访卢旺达、纳米比亚、南非、马拉维、埃及等非洲国家。2011年萨塔就任*后先后出访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等国。
赞作为非盟、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总部设在卢萨卡)、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重视上述地区组织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解决冲突、促进地区团结、实现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将地区合作和政治、经济一体化置于**地位,关注非洲地区和平与发展,2006年赞加入非洲政治互查机制协议。
8文教编辑
教育
2003年,识字率估计为80.6%(男性为86.8%,女性为74.8%)。在赞比亚的教育分为两个层次:基础教育(1至9年),高中(年10至12)。有些学校提供的“基本”教育覆盖1至9年,9年被认为是一个体面的教育水平,为广大儿童。然而,学费是免费上升到*7年,UNESCO估计,80%的小学适龄儿童在2002年被纳入。
实行9年制普及义务教育。成人识字率约为75%。2002年有小学4458所,中学335所,学院9所,大学3所。约95%的适龄儿童能入学,其中有20%可继续升入中学,20~24岁的青年中有2%左右能享受高等教育。
在赞比亚中学毕业后教育的机会是有限的。中学毕业后,大多数学生在各个高校,在全国各地。大学主要有三种:赞比亚大学(UNZA),穆隆古希大学(MU)和铜带大学(CBU)。通常情况下,他们选择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为地方的竞争是激烈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进的费用已无法访问一些大学水平的教育,尽管**提供国家助学金。
近年来,**利用外国援助,不断加大对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2008年度财政预算为教育划拨专项资金5.57亿美元。
媒体
主要报刊有:《赞比亚时报》,官方较大报纸,发行量1.5万份每日;《赞比亚每日邮报》,官方报纸,发行量1.2万份每日;《邮报》,赞较大私人报纸,发行数量1万份每日。
赞比亚新闻通讯社(Zambia New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ZANIS):隶属于赞新闻、广播和旅游部,2005年由赞比亚新闻署与赞比亚通讯社合并而成。在全国各省均设有分支机构,全面负责对赞境内的新闻报道。
赞比亚国家广播公司(Zambia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ZNBC):成立于1988年。下设2个电视台和3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广播2、3台用英语广播,广播1台用7种本国语言广播。
赞是泛非新闻社南部非洲地区分社所在地。该分社负责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进行新闻报道。
9旅游编辑
卡里巴湖
位于卢萨卡南端197公里处。1938年在赞比西河的赞比亚一
侧建成卡里巴水电站,截流形成巨大的卡里巴水库,水库大坝高128米,长127米,坝上路面宽12米,库容量为200万亿立升,也是世界上较大的人工湖之一-卡里巴湖,湖长282公里,较大宽度32公里,总面积2,000平方英里。沿湖建有一些娱乐休闲的度假村,并可租船在湖上泛舟游览、垂钓。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非洲赞比西河上中游交界处的大瀑布。在赞比亚马兰巴城西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带成“之”字形峡谷,绵延达97公里。主瀑较高122米,宽约1,800米。被岩岛分割成五股,泻入宽仅400米的深潭。飞雾和声响可远及15公里。瀑布年平均流量1,400米3/秒,雨季时可达5,620米3/秒。水力储量巨大。赞比亚侧建有水电站。是世界着名游览地。
世界上的瀑布,其数众多,千姿百态,各有特色。赞比西河中游上的维多利亚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以其气势磅礴、水雾滔天的特点誉满人间,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着名的游览胜地,世界七大自然奇观榜中**,它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际游客。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赞比西河是非洲南部较大的一条河流,全长2660公里,它流经安哥拉、赞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赞比西上游河水水清波静,象群和鳄鱼时常悠闲地漫游在河畔的草丛里。然而,当赞比西河流至赞比亚西部和津巴布韦交界处不远的地方时,突然出现一个黑沉沉的千丈峡谷,迎面拦住河的去路。在宽约180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万顷银涛整个跌入约120米深的峡谷中,卷起千堆雪,万重雾。只见雪浪翻滚,湍流怒涌。峡谷中风吼雷鸣,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仿佛山岳震撼、大地摇动,惊心动魄。这昼夜不停发出的沉雷般的轰鸣,可声传十几公里远。瀑布激起的浪花水雾,可飘达1500米的高空,形成如烟似雾的柱状白云在空中缭绕,方圆五六十公里以外都隐约可见。那些初次来到赞比河上的人,即使还离得很远,只要望望空中的云柱,听听传来的响声,便能很快寻见这**世界、宏伟壮观的大瀑布。它真是世间难见的奇观壮景。
较早发现这个大瀑布的欧洲人,是英国传教士利文斯敦。他在1855年11月16日来到这里,于是以当时英国**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并感慨地描写说:“那些倾泻的急流像无数曳着白光的彗星朝一个方向坠落,其景色之美妙,即使天使飞过,也会回首顾盼。”1964年10月24日,赞比亚独立后,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在当地洛兹语中,“莫西奥图尼亚”意为“雷霆翻滚的雨雾”。但是,在当地,外国人还是叫维多利亚瀑布.瀑布有三分之一在津巴布韦,较雄伟的部分也是在那边。如果看完赞比亚这边的瀑布,可以直接去津巴布韦看,就两旁边.大100美金的签证费用。
这个大瀑布是赞比西河中游的起点。赞比西河从这里进入峡谷区。大瀑布所倾注的峡谷就是峡谷区的**道峡谷,它东西长约两公里,宽约90米。从这道峡谷起,一连有七道峡谷,大都是东西走向。每两道峡谷间,又连结着一段短促的南北峡谷,形成Z字形,绵延达130公里,构成世界上**的天堑。
瀑布所注入的深潭下方,有一座连结两岸的铁路公路两用铁桥,人称刀尖桥。桥宽2米多,跨长约30米,全长197余米,距水面高102米,建于1905年。桥*有一道白线,为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国界线。刀尖桥是观看瀑布较好的地方。有了这座桥,尽管四壁是悬崖险谷,但人们可以信步遨游深潭之上,欣赏那浪花飞溅、水雾弥天的壮景奇观。站在桥面往下看,那滔滔的雪浪,那吓人的万丈深渊,确实令人胆战心惊。走在桥面上观瀑,还要打着雨伞,否则全身会受到瀑布热情的洗礼。因为巨瀑激起的浪花和蒸腾般的烟雾,每一秒钟都在沐浴着铁桥。若有阳光透过,雨雾就折散成绚烂的五彩长虹,经久不散。若在雨季晴朗的满月之夜,月光则将其折射为“月虹”。那俨然凌空飞架的月夜彩桥,其美丽的景色,尤为妙绝。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据说在瀑布的深潭下面,有一群如花般美丽的姑娘,她们日日夜夜敲起非洲的金鼓,这鼓声就是我们日日夜夜听到的瀑布发出的雷鸣声。姑娘们全都穿色彩鲜艳的衣裳,其艳丽的色彩被瀑布的银光反映到蓝天上,因此就变成美丽的彩虹,如果是皓月当空,自然就现在“月虹”来。姑娘们总是一面击鼓,一面跳舞,欢乐的舞步溅起了千姿百态的水花,于是就有了蒙蒙的雨雾。这传说和美景的融合,委实妙哉。
大瀑布本身十分宽广。由于其地势不同,且有岩岛分隔,在津巴布韦一侧,人们还可以顺着幽径,自西向东欣赏莫西奥图尼亚各个段落的不同景色。较西边的一段宽约30米,瀑布气势甚为雄厉骇人,人们称之为魔鬼瀑布。与它毗邻的是主瀑布,水量巨大,宛如万马奔腾,它高约93米,中间有一条裂缝。主瀑布之西为瀑布岛,其东为南玛卡布瓦岛。南玛卡布瓦岛旧名称利文斯敦岛,因利文斯敦当年曾乘*木舟到达岛上而得名。而玛卡布瓦岛东边的一段瀑布,流经一段地岬,瀑布形如新月,故称马蹄瀑布。再东是大瀑布的较高段,跌水高约120米,这一段被称为彩虹瀑布。在翠绿的山峦上空,经常挂着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虹,加上飘忽的薄如轻纱般的银雾,犹如置身仙境,恍惚迷离。在彩虹瀑布旁边,是扶手椅瀑布。这里是一块洼地,在旱季,它常常成为一个深池。较东面是东瀑布,它在旱季往往涸干,显透出一派千寻峭壁。每逢雨季,各段瀑布都挂满千万素练,较为壮观。大瀑布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400立方米,在雨季,可达每秒5000立方米。观看瀑布较好的月份是从圣诞节之后到来年的3-4月份之间.很雄伟.来赞比亚工作或旅游,不去那里看一看是会后悔的.
大瀑布倾注的**道峡谷,在其南壁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把南壁切成东西两段,峡谷宽仅60余米,整个赞比西河的巨流就从这个峡谷中翻滚呼啸狂奔而出。峡谷的终点,被称为“沸腾锅”,形成的无数深邃的旋涡,宛如沸腾的怒涛,在**的大锅中翻滚咆哮。
南壁的两段,称雨林区,与赞比西河西岸相连,长满绿树青草。大瀑布的水沫腾空几百米高,使这个地区充满水雾。
看完瀑布,可到旁边的国家公园逛一逛,运气好能看得到大象等**动物。同时,如果开车去利文斯敦,一定要开4*4的吉普车,一般的小车开不过去,路不好走。现在是一家中国的公司在修路,估计2009年5月左右能修好。
利文斯顿
位于首都卢萨卡以南450公里的主要旅游城市利文斯顿,距维多利亚大瀑布11公里。地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边界。城市整洁美丽,四季鲜花盛开。殖民时期曾为赞比亚首都。以英国传教士戴维·利文斯顿的名字命名。主要景点有:维多利亚大瀑布、赞津边界桥、莫西奥图尼亚**动物园、利文斯敦博物馆、火车博物馆、姆库尼文化村、马拉姆巴文化村等。旅游淡季为9—12月,其余时间均为旺季。
特别提醒
赞比亚系英联邦成员,车辆靠左车道行驶,实行英式行车及车辆行驶管理规则,但个别路段转盘内的车须礼让转盘外的车则是个例外,需要予以特别注意。近年来,赞比亚交通状况在逐年改善,但整体路况较差。路边常有行人、动物出现,开车须倍加小心,不宜开快车。
驾照:国外或国际驾照.但六个月后需改换为赞比亚的驾照。
租车:洽商者以租车代步为宜。
旅行贴士
提醒
赞比亚为非洲中南部内陆高原国家,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至1500米
之间,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属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在18℃至20?C之间,早晚温差大。主要疾病有疟疾、艾滋病、肺结核、腹泻、霍乱、痢疾、性病、麻疹、伤寒和麻风病等。
赞比亚是世界上较不发达国家之一,但社会治安良好,**势较为稳定。
治安状况
赞比亚周边国家长期以来内战此起彼伏,至今北部邻国刚果(金)局势仍不稳定,对赞边境安全构成现实威胁。
赞比亚社会治安日渐恶化,偷窃行为较为常见,持枪抢劫案件时有发生。较近一段时间,针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在赞个体商贩的案件较多,劫匪看准中国人经常携带大量现金的习惯,开车尾随,截车作案。经赞比亚警察集中打击活动,抢劫事件发生频率已经减少很多。
风俗
赞比亚人性情开朗,能歌善舞。跳舞是他们较喜爱的传统娱乐方式。赞比亚城市街道宽阔,房屋整齐美观。农村
房屋较小,一般为砖瓦房。赞比亚气候温和,夏季的衣服可以常年穿用。赞比亚人民的主食是玉米面、面粉、大米,佐以各种蔬菜水果。
禁忌
赞比亚人十分注重礼节,朋友见面后,用两只手紧握对方,还要上下摇动,热情寒暄。赞比亚人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临门,主人都是热情接待,并用咖啡緿水水果点心等招待客人。赞比亚人待人友好,在路上车子相碰,他们下车不是互相指责,大吵一通,而是各自检查自己车子的损坏程度,等待警察来处理,一切依法办事。在这里搭便车是常事,司机都是分文不取。赞比亚禁忌不少,因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例如,女主人一般不接待客人;忌讳用左手递东西,因为单单用左手有侮辱人的意思
饮食
赞比亚人的食物主要是西玛加肉食,西玛就是白玉米面,食用时,做得干不干、稀不稀。
赞比亚人和欧美人一样,都属于喜欢吃肉,中晚餐每次蔬菜只有那么可怜的一丁点,蔬菜一般不是南瓜叶,就是白菜,可苦了咱们吃草长大的素食动物。所以,我们到超市买了很多的苹果,中等个头的,一般价格是人民币3元左右一个。如果嫌贵,很简单,闭上眼睛买就是了。